佛弟子文库 > 首页
  •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出家人对父母的孝
  • 玄奘法师传玄奘法师传
  • 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
  • 扫除尘垢得解脱扫除尘垢得解脱
  •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 用你的观想力来供养用你的观想力来供养

平常就要告诉自己,这个东西本来就没有的

过去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大将军,这个将军一生身经百战,从来没有怕过。面对敌人的...

晚年要是受了病苦,一定要忍耐下来

问: 如果已知道身体已经败坏严重,虽不是立即会死亡,但想求往生,开始不进食,不...

中辈往生的情况

再看中辈的,中辈的因地有三个: 一、发菩提心 二、一向专念彼佛 三、多少修善 ...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

东林佛号的特色

东林佛号的特点是比较缓慢,并且注重两个要点,就是一句佛号跟步子统一,一句佛号四...

净土文化永恒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问: 一种文化或体系,想永恒,想众生信服,必定有它核心的底层逻辑。请问,净土文...

修行总是进进退退,该怎么走下去

问: 我非常相信在极乐世界有尊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可我是个非常内向,容易走极端...

五逆十恶之流临终十念与平常十念有何不同

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

演莲法师《在家菩萨戒浅说》不偷盗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偷盗,乃至一钱。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

演莲法师《在家菩萨戒浅说》不杀生戒

善男子!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乃至蚁子,悉不应杀。若受戒已,若口教杀,若身自杀,...

【佛学漫画】法华七喻:破解现代焦虑的七个觉醒密钥

法华七喻:破解现代焦虑的七个觉醒密钥...

居士如何处理好修行与爱欲行的关系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作为有家庭的在家居士,是不是应在可能的情况下,断除爱欲的...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 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性佛是无相无色又有何见呢?...

开了荤食餐厅,该怎样处理才如法

问: 弟子已听你讲经说法已久,并已皈依,现有两问:皈依之后,与朋友一起开餐厅,...

佛教与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异的地方

问: 我们是皈依了三宝弟子,但有时也在上道家庙。佛教与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异...

你把佛号念好了,佛陀自然现前

有一位上师有一天去弘法,在回程的过程当中他看到一只受伤的老鼠,寒冷到发抖,他就...

忍辱以积大德

这个放弃内心的感受,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跟大家参考一下。我大概出家五年到六...

我们对娑婆世界的贪爱执着与对治的方法

我们对娑婆世界的贪爱执着有两块: 一个来自于色身,来自于物质世界的贪爱,以色身...
更多最新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
更多佛教经文  注音版经文

皈依是什么意义

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受了三皈依,就是佛教徒,若不受三皈依,虽然研究佛教的典...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

佛学常见辞汇(一画)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佛性也能使一切众生的善根功德增长壮大。 ...

「摩诃萨」的七个意思

摩诃萨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

略说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

【推荐】漫谈佛教的斋饭

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如果能吃饱穿暖后,最好还能吃...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因为佛教出家人所穿的法衣,避开...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之间,叫做增劫。 【增悲】 在菩萨的种性中,有悲增和智增...

何谓「阿阇梨」

何谓阿阇黎 阿阇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正行,也称阿舍黎、阿遮利耶...

「阿罗汉」的三层含义

第一杀贼: 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

何谓「一实相印」

一实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论》云: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法华经》...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众不得从事生计营业,亦不可蓄...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男居士。这里虽然说清信士法,...
更多佛法入门

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 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

往生者病重时与命终之后助念有何区别

问: 请问助念的问题,往生者病重期间与命终之后助念,在做法上有什么区别吗? 大安法师答: 病重期间和命终之后...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问: 谁都可以静坐学佛吗? 大安法师答: 谁都可以。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所以学...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下一句是什么内容,只管...

喜欢读经而不喜欢念佛怎么办

问: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要,但仍然喜欢读经,而不大喜欢念佛,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是否能流通修学

问: 最近全国各地流行的《苦行头陀墓林僧笔记本》一书(以下简称《笔记本》),许多居士奉若至宝,不知此书值得流...

生意不好该如何改变

问: 师父,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做,我想着改变,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求师父指点一下,感恩。 慧广法师答: 有一个...

佛什么时候说过这么多心灵鸡汤

问: 阿难曾说愿化身石桥,经历风吹雨打,只愿那所爱之人从桥上走过而我乃一愚昧红尘中人,从上次一段失败的情感中...

造的罪业太深重了,阿弥陀佛能要我吗

问: 我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堕胎杀生,开了十年大酒店,杀生无数,罪业太深重了。学佛后也忏悔了,但是心里总有罪...

佛国之土本无秽无净,只因众生心分别故

问: 您曾于鼓山法界学苑依止慈舟老法师学习《华严经》五年,请您谈谈华严宗与净土宗...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白了就是自杀,是不是这个样子?用人为的药物中断生命,他为...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的要求,在清朝时又有百不管老婆婆成功往生的公案,请...

星云大师《如何处理得失》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员,从年轻的时候,就为国家社会服务,四、五十年下来,能够功成身退,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这几...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问一下,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既不执着又能精进,这个矛盾怎么处理

问: 师父,在佛学的讲座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词不要执着,那么年轻人在学业、事业上,都...
更多佛学问答

【佛教词典】超越入诸等至

【超越入诸等至】 p1171 瑜伽十二卷四页云:复次云何超越入诸等至?谓卽于此、已得圆满清白故;从初静虑无间...

【佛教词典】开会

(术语)开者,明明打开方便之方便,会者,真实和会其方便,即方便真实之法,例如于法华经方便品断定三乘教为方便之...

【佛教词典】摩录多

梵名 Marut。印度婆罗门教之风神,尤特指暴风神。始见于婆罗门教根本圣典梨俱吠陀。常成群而现,其数有七、二...

【佛教词典】不空见菩萨

不空见,梵名 Amogha-dar?ana。又作不空眼菩萨、正流菩萨。属于贤劫十六尊之一。在金刚界曼荼罗三...

【佛教词典】二分家

【二分家】 唯识宗立识体四分,难陀论师主张心识二分说,以由识体生起认识作用的见分,和被认识的相分。另有安慧的...

【佛教词典】初地菩萨相

【初地菩萨相】 p0682   瑜伽七十九卷三页云:问:已入初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超过诸异生地,已入菩...

【佛教词典】道殿

(人名)字法藏。俗姓杜氏。云中人。唐末时人也。住五台山金河寺。着显密圆通成佛心要,一卷。其门人序之云:博学则...

【佛教词典】佉吒网迦

梵语 Khatvāvga。据唐代不空译之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中所载,佉吒网迦乃成就物之一种。另据诸仪轨禀承录卷十...

【佛教词典】光运寺

位于广东曲江县西。隋朝时所建。据韶州府志载,仁寿光运寺,在府城西河,隋朝称仁寿台。唐天宝二年(743),道广...

【佛教词典】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 p1442 瑜伽二十六卷十页云:云何由愿差别建立补特伽罗?谓或有补特伽罗、于声闻乘,...

【佛教词典】禅宗语录

Chanzongyulu   记载、辑录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以后历代禅师法语的书籍。大都为禅师口语,由亲随左右的...

【佛教词典】三阶

(人名)自隋至唐初有所谓三阶法者,为三阶禅师信行所创。信行姓正氏,魏郡人,其母祈佛而生。四岁出家,八岁转涉经...
更多佛教词典

念佛一法,顿得成就

通途教法,一般要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断一份惑,证一份真,它有修行的很明晰的阶梯...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问: 弟子的母亲三年前接触佛法,经常听您讲经开示,早课念佛背诵《阿弥陀经》,晚课...

念佛是消业障的最好办法

有的众生,杀父杀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做尽坏事,恶贯满盈,应堕恶道,多劫受苦。...

静坐念佛如何对治昏沉

问: 末学是去年刚知道的念佛法门,平时比较喜欢静坐念佛,但是经常容易昏沉、打磕睡...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这地方就有问题了

问: 弟子现在已经六十九岁,应以自己的往生为重,还是继续地为子女操心?如果以往生...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是驱使我们到六道轮回的要素。这...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纵粗念暂息,细念犹存,便谓相...

【推荐】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

书中语语真实,欲得佛法实益。但以未知净土法门之所以,其心愿便与佛愿相违。世之修持...

当知此念佛者,是人中的芬陀利华

大凡生存于斯世,每个人带着宿世的业力或愿力,在其人格倾向与个性特质上均会烙下或深...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信愿行三资粮中,愿是一个中间环节。当这种强烈的愿望,这种欣求心、厌离心真正生起来...

莲宗故事

(一) 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彭二林(际清)居士《重订西方公据》下卷当中有关往生征验的内...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安法师答: 在这个时代,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佛...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间俗情贻害病人

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八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理安...

随顺众生,故说此言

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个特别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为大富长者,把他的好多的亲生儿子...
更多净土文章

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吗

问: 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是这样的...

贪婪的代价

一位古董商有一次在一处僻静的穷山村里,发现了一个老式红木旧柜子。惊喜过后,开始动了心思。他先与柜子的主人闲扯...

跨越心灵的栅栏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从战俘营逃出来的人,战后去拜访同窗的难友。 他问难友:你原谅那些残暴的家伙了吗? 难友...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功的时候不能停留在某个境界,要...

佛法入心,毒海回头

我叫净心,今年48岁,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工薪家庭。在七八十年代,因父母工作稳定...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孔夫子生在春秋时代,这个时候是周朝,周朝到了后期,王室衰弱,名家诸侯对周天子大多...

念佛放光是何种境界

念佛发光,乃属魔境。勿以为是,久则自息。当教彼一心念佛,除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之外,...

【佛学漫画】维摩诘居士

维摩诘居士...

国王慈心斲钉求法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于娑婆世界作大国王,名为毗楞竭梨,统领诸土、百官及人民。毗楞竭梨国王为人慈悲,对待臣民...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问: 什么是忏悔?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大安法师答: 忏悔两个字是梵文和中文的组合:忏是忏摩,就是陈述发露自己...

素食是冷却地球的最佳选择

科学界现已形成共识:全球暖化有可能毁灭人类,而人类拯救地球的时间已经不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肉食是全...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口痰,侍者见了都不以为然,急忙问道:「老师!你为什么要把痰...

不生气,你就赢了

不生气,就赢了。这是金庸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金庸先生一篇小杂文的标题。 金庸先生...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我跟你们说,...

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

随烦恼二十:言失念者,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 失念就是...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即便诃...

每日积阴德的方法

怎样积阴德?人生要得幸福善报,就一定要积德行善;善一定要积很多,才能发生大作用。...

焦芽败种

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凶恶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诈阴险的人,只是一念的善念恶念的差别。古人说:世人孰无过,...

净土问题回答

1、请问法师可以呼吸念佛吗? 答:当然,你念佛的时候,你是要配合呼吸比较好。但是...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难的事。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

此行能证得大福大慧优雅的容貌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因而佛法成为究竟法门。 一个人...

病不见愈,乃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

接下来一段呢是《示重报轻受及如法治丧》,就是开示的这个如法治丧,怎么去发丧,丧事...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要具足信愿?如果具足,是否是...

倓虚大师的净土法缘

倓虚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民国六年(1917年)依...

莲池大师自行化他之妙德

明蕅益大师亦曾偈赞莲祖:世竞贵奇特,师专守平常。人尽尚高峻,师独存谦光。旋万法而...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有情无情皆是无常,令生觉悟...

「理悟」是眼目,「事修」则是两条腿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只有眼睛没有腿。这样的人,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也懂得很多的...

如何断烦恼无明和妄想

问: 如何断除烦恼、无明和妄想? 慧律法师答: 师父没有办法来到你心中,要不然,我就拿把剪刀把你的无明剪掉,...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开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没有想要求时就快乐。 菩提达摩在论中说: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上窜下跳,流荡散乱;又像脱缰的...

用妄想造业 得虚妄果报

但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被妄想缠绕,挥之不去呢?就是我们娑婆世界佛宝的力量太薄弱了,大...

愚痴跟邪见有什么差别

愚痴就是对事理的颠倒,颠倒染慧为性。这个邪见在唯识学叫颠倒推求,还加一个推求。我...

读书的四要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最重要的是,书中有养分,读书才能变化气质,读书才可以增加见识,所...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是另外的一个独立人格,不要以自己的兴趣...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这世间有四种修行人,是哪四种呢...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在十天当中,每个人一句话都不要说,都向内观照,这...

为什么人对死亡会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们不相信有来世,不仅会导致很多的问题,也会影响他对死亡的看法。 前些年我们...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拜佛,你可以去念佛,你...

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问: 我在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这是一个好现象,是由于我们...

地藏菩萨转你的业,那因果还要还吗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错解了,但是死一定...

过河要拜桥

有一句成语说过河拆桥,意谓受人帮忙,事成之后,忘恩负义,这是不懂得感恩图报。如果...

圣严法师《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问:唐朝牛头法融禅师说:一心有滞,诸法不通。一旦这个心有牵缠纠葛,要谈自在解脱就难了。是这个意思吗? 答:所...

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薄者其心刻傲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

我为什么走上素食主义

转贴:小的时候,对于姥姥,一个27岁便守寡,独自在艰苦卓绝的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抚养了三个子女长大成人的农村老...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六度者,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要法也。然五度如盲,般若如导,五度无般若,不能究...

让微笑常在

一直以来,微笑被人誉为忘忧之草,解花之语。踏遍红尘,放眼寰宇,尘世间还有什么表情能比微笑更美? 微笑可以尽展...

明一法师的出家因缘与信心来源

信入佛教一年多了,到现在不但出家了,连戒也授了,我的信心是怎么建立的呢?我把这段时间的思想震动写出来,供养给...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弟子随师三称...

念到心中只单纯一念,便能预知时至

要得到一心不乱,必先无悭贪、无挂碍、无散乱心才可。这个出家众比较容易做得到,在家...

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

下面讲禅宗的参禅方法无门关,它渊源于我现在所住的赵县柏林禅寺。唐朝末年,有一位大...
更多推荐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