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首页
  •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 过午不食有哪些功德过午不食有哪些功德
  •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 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心住在外境,生命就产生了三种障碍

【佛学漫画】法华七喻:破解现代焦虑的七个觉醒密钥

法华七喻:破解现代焦虑的七个觉醒密钥...

居士如何处理好修行与爱欲行的关系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作为有家庭的在家居士,是不是应在可能的情况下,断除爱欲的...

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 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性佛是无相无色又有何见呢?...

开了荤食餐厅,该怎样处理才如法

问: 弟子已听你讲经说法已久,并已皈依,现有两问:皈依之后,与朋友一起开餐厅,...

佛教与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异的地方

问: 我们是皈依了三宝弟子,但有时也在上道家庙。佛教与道教是不是有求大同存小异...

你把佛号念好了,佛陀自然现前

有一位上师有一天去弘法,在回程的过程当中他看到一只受伤的老鼠,寒冷到发抖,他就...

忍辱以积大德

这个放弃内心的感受,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跟大家参考一下。我大概出家五年到六...

我们对娑婆世界的贪爱执着与对治的方法

我们对娑婆世界的贪爱执着有两块: 一个来自于色身,来自于物质世界的贪爱,以色身...

老比丘得四果

过去,有一位老比丘,身体衰弱,神智愚钝、糊涂。一天,他听见年少的比丘们谈论佛法...

我们的颠倒妄想有这两个要处理

《楞严经》讲这个颠倒妄想,其实颠倒妄想是很多很多。但是从净土宗这一块,我们只要...

往生极乐后,要过多久才能乘愿再来

问: 弟子有强烈的出离心,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母亲和妻子。请问,如果弟子往生极乐...

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破四相

问: 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破四相,请师父开示? 大安法师答: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为什么会怨恨哪?当你怨恨...

【佛学漫画】清明 生命之思

清明 生命之思...

清明节应该怎样正确的祭奠祖先呢

问: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祭奠我们的祖先。请问,应该怎样正确的祭奠祖先呢?能...

救命功德如此之大,杀生罪过也同样十足

在欲界众生的烦恼中,表现的最炽盛的就是杀生和淫欲,所以解脱道断欲是首要任务,菩...

你临终起业障那就惨了

净土宗的成败只有一句话就是你临终是不是往生,这是关键!临终成功,你就是成功;临...

如何才能超越色阴的障碍

再看辛三的悬示色阴尽相。这个地方佛陀先预先地显示这个色阴穷尽之相。看经文,什么...
更多最新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
更多佛教经文  注音版经文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因为佛教出家人所穿的法衣,避开...

各宗派的代表性经典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卷数达二万多卷、字数达三亿之多。现列举一些各宗各派具有代表性的经典。...

佛教的十法界观

法界,是世界的别称;所不同的世界是有限的称呼,法界是无限的称呼。因为眼所见的,有形的东西叫做法,意所缘的无形...

何谓「阿阇梨」

何谓阿阇黎 阿阇梨是梵文Acarya的音译,意译为轨范正行,也称阿舍黎、阿遮利耶...

四大菩萨的表法意义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做代表: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第三位是五台山的...

「阿罗汉」的三层含义

第一杀贼: 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

何谓「一实相印」

一实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论》云:三世诸佛,皆以诸法实相为师。《法华经》...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众不得从事生计营业,亦不可蓄...

男众入寺应注意的事项

清信士即对佛法有清净信心的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男居士。这里虽然说清信士法,...

各宗要略——真言宗

史略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切如来秘密之教。大日如来所说...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用的姿势可概括为:对口引磬,合...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这句佛号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甚至有时人们还开玩笑似地自己...

水陆法会为何是经忏法事中最为隆重的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

各宗要略——三论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张的学说,一部经论的理论系统,皆可称宗。宗有教派、有创始...

佛学常见辞汇(十一画)

【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
更多佛法入门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安法师答: 在这个时代,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佛...

印光大师:亲属不信佛、不如法怎么办

彼等不能如法,一须以言劝谕,二须于佛前代为忏悔,祈其加被令其回心转意也。当以平心和气说世间富贵人逸乐致苦,贫...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问: 本人念佛时经常忍不住爱幻想,幻想净土的情景。请问我能因此修观想念佛吗? 大安法师答: 这是你打妄想,也...

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

问: 师父慈悲,弟子不知怎样从生活中落实看破放下,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 看破放下不是你要落实什么,主要是要...

圣严法师《有情绪的人生才活得过瘾?》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人是有情众生,既然是有情,当然就会有情绪。我们也大都体会过控制不住情绪,反被情绪所控制...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问: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 这里面,修行要理上要明白,事相上要不能废弃。你说自性是佛,但...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 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

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问: 东林寺是净土祖庭,很想了解东林寺是怎样持戒念佛的? 大安法师答: 庐山东林...

如何佛化家庭

问: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师答: 所谓佛化家庭,即已皈依佛教的居士,以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全体家庭成员学佛,...

【推荐】一昼夜念佛是什么标准

问: 汉、吴两译原译本下辈往生只要曾发心念佛一昼夜,以后就算再不相信念佛法门,也不再念,其人临命终时佛亦现前...

善导大师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师中的祖师,要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大安法师答: ...

大安法师:佛为什么不示现来让人增强信心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常示现让人看到,人们对净土的信心会增强的;念佛过程中阿弥陀...

如何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问: 如何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慧律法师答: 要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必须把法往内心里面融化。如果这个法只...

怎样才能恶业消灭,善根增长菩提不退

问: 我有一个佛友诵《地藏经》五六年了,但从未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而是给自己孩...

刚念佛不久的人没助念,能往生西方吗

念佛是长是久,各人因缘善根有差异。但无论他念佛时间的长久,只要具足信愿,都能往生...
更多佛学问答

【佛教词典】十大佛弟子

shida fodizi   释迦牟尼的十个著名门徒。传说他们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   舍利弗 据《佛本行...

【佛教词典】戒肥

由秉圣法所发得无作之戒体,其势用念念倍增,防非止恶,遂生未来善果者,称为戒肥。反之,如其势用渐衰损,终至失戒...

【佛教词典】涅槃论

(书名)大般涅槃经论之略名。一卷,婆薮盘豆菩萨造,元魏达磨菩提译。译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偈。...

【佛教词典】界事

【界事】 p0865   瑜伽三十一卷三页云:又正寻思地等六界内外差别,发起胜解。如是名为寻思界事。...

【佛教词典】三和

(名数)言根境识之三事和合也。依之而生触之心所。唯识论三曰: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

【佛教词典】五种所依

【五种所依】 p0261 瑜伽九十九卷十一页云:云何所依?谓五所依。何等为五?一、村田所依。二、居处所依。三...

【佛教词典】不思议缘起

(术语)曼荼罗之法,以三密之方便为缘,行者之观心为因,而现普门海会诸佛之境界。曾非思议之境,故云不思议缘起。...

【佛教词典】圆教

大乘究竟圆满的教法,为天台所立四教中之第四,或华严宗所立五教中之第五。...

【佛教词典】四药之时非时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云,若比丘非时受食食,咽咽堕。非时浆明相出,七日药过七日,亦堕。尽形寿药无因缘服,吉...

【佛教词典】毕竟依

(术语)佛之德号也。佛为众生究竟之依处,故称毕竟依。赞阿弥陀佛偈曰:清净光明无有对,故佛又号无对光。遇斯光者...

【佛教词典】布施偈

(杂名)又名三轮清净偈。三轮者,能施,所施,施物也,清净者,于此三轮无念无所得也。心地观经所谓:能施所施及施...

【佛教词典】睦州道明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陈尊宿语录。唐代僧道明(780~877)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录卷六。收录上堂对机、勘...
更多佛教词典

修念佛法门有两种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修念佛法门有两种:一者专修;二者圆修。 专修是什么?...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言性有二:兼无情分中,谓之法性...

怎样念佛才能不伤气

问: 末学一天念一万声佛号,但感觉念后比较累。我已经是小声念佛了,也很轻,但几个...

好乐净土,尊重名号

大方向我们在学习净土的时候,你要分成两块,第一个你要好乐净土;第二个你要尊重名号...

大安法师:一万佛号怎样念法

问: 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时间是不同的。要念六字或四字,快快地念,是吗?请详说。精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不可思议的佛号功德

「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虽然只是一个声音,写下来也只是白纸黑字,但就实质内涵而言,和普通的声音,和一般的白...

阿弥陀佛知不知道我在念他呢

这句话我们听了,修净土的应该起大欢喜。因为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应化身要临命终...

略述净土法门之殊胜

诸佛如来以慈悲利物为本怀。故示现人间,说无量法门,度无边众生。又为难以凭自力断惑...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头。而且不仅知道当下的念头哇,...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问: 《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不论有罪无罪,都不会堕落三恶道,如果有人临终不能认人,神识...

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

我以阐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业洪深。因此于禅宗和教下二种途径,一概不敢妄行...

念阿弥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诸佛

我们大家念阿弥陀佛观想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弥陀佛,能念的我是阿弥陀佛,所念...

上品上生的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谈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的条件,是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
更多净土文章

印光大师:念佛人为什么还要遭受横死

有一天,印光大师收到一位周颂尧居士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疑问,想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

学会放松,是成功路上关键的一步

安南曾是一名普通律师。刚入行时,他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为此,他除了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外,还用心学习了一系列的时...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无所谓。因为我们造的是好因,自得好果。 二:离别过方知道相...

一切唯心乎

云何是心?曰十法界是。云何是十法界?曰地狱,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

如何学习唯识

问: 请开示学唯识的学习方法? 惟贤长老答: 一是把基本书学好,二是大部头的经论要深入学习。基本的有《五蕴》...

净界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

贤书法师出家前写给儿子的信

刘二子: 你好! 你妈妈带来你的消息,说你读书读的很好,在山里一边读书还能帮着做...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

人一生所要读的书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但不管是哪...

吃素改变对生命和世界的态度

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面是五戒十善,这是人。如果心里面是贪嗔痴慢、是杀盗淫妄,那...

禅者悟道的境界和感受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的道,说...

虚云老和尚亲述称念观音菩萨,得蒙脱险之经历

1944年春,虚老住持云门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为劝勉常住僧众虔诚持...

念佛必须持戒

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 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

初地之前的修学是从假入空追求安稳

智者大师把我们从凡夫到成佛的修学分成两大部分,这当中是以初地做一个界标。就是在初...

印光大师永思集·大师遗教

自述(一九三九年) 廿八年冬,外国人某氏至灵岩,谒见大师,有所请问,互用笔谈,大...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再说这位黄太太,又告诉大家一则阿弥陀佛的伟大,连阎罗王都害怕的事。 这是五年前的...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十分热闹的街道,贩卖着各种...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恩,感恩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一...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这一念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

戒能长养一切诸功德

这是说戒能生长一切的功德。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怎样去立呢?就是持戒。你时...

给自己抹点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踏上伐楚的征程。秦王嬴政亲自送行。临行的时候,王翦请求...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何修行净土的教言。这里简单做个...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常思应如何救度...

学佛就是要出离苦恼

现在常有很多人来找师父开示,我问开示什么?他说他要学佛,我说:你为何要学佛?他说...

【佛学漫画】找到生命的意义

如果让炽盛的欲望蒙蔽了心灵,哪怕真相近在咫尺,我们也视而不见,反而把本不存在药方...

【推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么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

学佛人须以躬行实践为事

汝既发心皈依,今为汝取法名为德熙。谓以大菩提心,俾若自若他,同得沐佛慈光,生佛净...

星云大师在南京大学讲禅

2010年11月25日下午,84岁的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世界佛光总会会长星云大师,在南京大学礼堂里,利用一个...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不同。此...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辞恳切,愿愿都为众生,字字苦心...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二...

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到底什么是感应呢?简而言之,此...

因布施而起的贪爱执着

布施如果附带不合理的条件,是可以不接受的。这是为了要帮助对方,舍弃不好心念的做法...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宗,志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旨...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奉劝各位,在社会里边,不要热衷名利。名利好比过眼云烟,没有实在的。万般皆是假,唯...

人怎样才能够清除自己的欲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僻,香火一直不旺。原来的住持圆寂后,索提法师来到这里接替做新住持。 初来乍到...

努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

略记一代高僧明学长老的慈悲与智慧

明学长老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平易近人,心胸宽大,大家都习惯地称呼他明大和尚,他似...

歪打正着

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犯错,不同的是面对错误的态度。对某些人来说。错误是特殊的老师,是宝贵的经验,是正确的先导...

工穷力极本来面目现

看那无思无为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四威仪皆可参,要以坐为正;动静闲忙皆可参,要以闲...

美丑一念间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了社会、丑化了自己──这都源自人的心念啊...

造河船以济人渡

造河船以济人渡,就是建造船来渡人。我们面临着江河湖泊就会愁叹:隔河相望,怎么过去...

人生可以看做三层楼

我常常凝视着丰子恺先生的像,猜想着他那颗博大而善良的心。先生的精神世界准确地反映...

十种忏法能将罪业忏除清净

智者大师告诉我们,若想真正将罪业忏悔清净,可以采用十种忏法: 一者明信因果。 明...

杨梓茗居士《肉食之害》

很久以来,我们都以为要吃肉才能得到营养,动物都是生来给人吃的,因此有许多人听到吃素时,第一个反应就是:吃肉有...

达照法师:改变命运的力量

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三种力量是最强大的。 第一种是金钱的力量。 大家看到,现在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都是向钱看齐...

百千万劫难遭遇——佛法难闻

各位有缘,今天是我们这个这次福慧慈缘一直举办的这个这样的一个讲经的活动,今天是第...

五种排毒食物

环境污染、电脑辐射、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垃圾,毒素长期在体内堆积,则会引发记忆力减退、...

大乘的空观与小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这个地方,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空观。几乎所有的调伏烦恼都要修空观,但小乘的空观跟大...
更多推荐文章  返回顶部